投资有机肥,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农民增收窍门
时间:2016/12/7 14:38:00 作者:有机肥造粒机
有机肥造粒机:在一个初冬的薄雾中,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街,广袤的田野上,一辆“沃德”牌拾捡打捆机来回穿梭,它的身后,一个个金灿灿的草“蛋”滚出拖斗。几分钟后,一辆农用卡车呼啸而至,满载10捆草“蛋”,驶向不远处的日清生物科技公司。让很多基层干部挠头的秸秆禁烧难问题,正借助现代生物技术,被有效化解。
2015年2月1日下午,《关于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在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因毗邻武荆高速和天河机场,地处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武汉市东西湖区,秸秆禁烧显得尤为迫切。
但是,一“根”秸秆的“搬家”费用之高,却让人始料未及。为了把2.2万亩晚稻秸秆从田头搬到车间,东西湖区财政出资49.7万元购买了一套秸秆捡拾打捆机、104拖拉机、搂草机,每处理一亩地的秸秆,区财政再给众成农机专业合作社补贴20元。
秸秆“搬家”需要多少费用呢?区农委环保能源办主任杨正举测算,为给这2.2万亩地的秸秆“搬家”,区财政共要花142万多元。为什么要财政补贴呢?因为企业承担近几年快速上涨的运输费感觉吃力:“2010年,稻草送到厂门口只需要40元一吨,现在涨到快150元了。”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区财政只好补贴。
秸秆的木质纤维在土壤里短期内难以分解,加之植物本身携有病菌虫卵,直接还田后易将病菌埋伏地下,诱发庄稼再生病害,这是促使日清生物科技公司李金文博士研发秸秆“变废为肥”技术的初衷。
在引进3名博士和多名硕士后,日清公司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团队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分解菌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水稻、玉米、小麦秸秆收集后分解、发酵,变废为宝,并将这一过程缩短为30天左右,研发出一次投料4000立方米,年可发酵腐熟秸秆堆肥15万立方米的生产工艺,使产业规模达到华中首位。
在发酵车间,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新玩意儿令人眼花缭乱:太阳能集热板、长槽式射流通氧发酵槽、多线程堆肥温控器等。屋顶十几块巨大的太阳能板将热量集中,传导到发酵槽,让物料在60摄氏度下实现高温好氧发酵。“这个发酵槽里,藏着除臭、翻泡等7项发明专利。”李金文介绍。
发酵槽好,还要腐熟菌好:他们研发的木质纤维素的快速分解菌复合剂及秸秆快速腐熟菌剂,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再回田头,草已成肥,就这样,被运回的秸秆经过粉碎、发酵后成功“变身”:约有5万吨秸秆被直接制成一袋袋有机肥,走向市场;2万吨秸秆制成食用菌基料,生产食用菌,产生的菌渣再次回收,制成有机肥或营养基质,营养基质用于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屋面菜园;3万吨做成发展阳台农业的营养基质,满足城市白领亲近自然的需要。
蔬菜、水果、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青睐生物有机肥。强鑫蔬菜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过去一亩菜地要用大品牌的100斤复合肥,现在用了‘日清’有机肥后,一亩只需用30斤化肥,肥料支出没有增加,但蔬菜比过去耐储藏,一茬也多产400~500斤,均价1.5元/斤,按平均种6茬来算,每年亩平增收4500元左右。”
随着工厂化育秧渐成主流,日清公司制定了我省第一个《水稻育秧基质》企业标准,其取之秸秆用之秧苗的水稻育秧基质获得了水稻育秧基质产品登记证。育秧基质也成了阳台农业的“新宠”,一盒盒键盘大小的长方形盘子里,规整地种上蒜苗、白菜等蔬菜,错落有致的管材里,装上这些基质后,再开上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口子,不几天,冒出的就是绿油油的菜苗或绿植。
“秸秆做的有机肥,特别能疏松土壤。我们还往里面添加了很多有益菌,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配齐了中微量元素,这些菜、瓜、果、苗才比别人的长得好。”日清公司技术员鲁寒英道出了有机肥增效的奥秘。通达有机肥造粒机。
最新新闻
- 常用的粪便堆肥方式有哪些?
2020-06-24
- 有机农业种植如何实现健康不减产?
2020-06-17
- 蚯蚓粪作为有机肥的主要特点
2020-06-15
- 网站营业执照信息公示
2020-06-12
- 土壤有机质是什么?
2020-06-10
- 从植物的组成探讨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
2020-05-28